來源:網(wǎng)絡(luò)
網(wǎng)上一直流傳著這個“紅樓版”禪學(xué)公案的段子——
林黛玉問賈寶玉:“這么多的姐姐妹妹,你怎么舍得?”
賈寶玉回答:“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黛玉再問:“水在流,你又怎么留得住。”
賈寶玉回答:“瓢去,漂不去。”
這個似是而非的段子仿佛在剖析禪解的“緣”。能夠“瓢來的”是有緣,“漂去的”便是無緣。實際上,紅樓夢中的寶黛糾葛印證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法門。禪修講求“直指人心”,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修行,而夫妻則是生命中最漫長的兩人相處狀態(tài),不斷建設(shè)、維護兩個人的相守歲月,也應(yīng)當(dāng)是一種生活禪。
因為有大師曾說過,禪是解世間萬物的妙理。
懷著初心與伴侶溝通
和你的伴侶說話時,摒棄使用‘永遠’或者‘絕不’這樣的字眼。
不要過分自信:不要總說“我就知道你會有這種反應(yīng)”,“你做了錯誤的選擇,你就要犯錯誤了”,“我就知道你想要說什么”這樣的話語。
不要做總括的評價:像“你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打交道”,“你沒有抱負,沒有追求”,“你只想到你自己”這樣的評語不要老掛在嘴邊。
常常使用“為什么不呢?”從你對自己和對他/她的固有觀點中走出來吧。在和他/她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為什么不打破自己的習(xí)慣性思維,嘗試采用他/她的觀點看問題呢?為什么不試著接受一些以前根本不會考慮的建議?把它當(dāng)作一次新鮮的體驗也未嘗不可。
和伴侶分享你的情緒,你的新發(fā)現(xiàn)和趣事。保持剛開始共同生活時對另一半的新鮮感,不要讓共同生活中充滿著難解決的問題和相互指責(zé)。
現(xiàn)象:婚姻讓我們失望
30歲的柳欣剛結(jié)婚不到一年,便對婚姻充滿了失望。結(jié)婚前,老公愛干凈,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對她更是細心體貼,甚至幫她洗腳、洗內(nèi)衣,還偶爾想出些點子逗她開心?;楹?,情況卻發(fā)生了變化,老公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很晚才回家,襪子到處扔,澡也不洗就倒頭大睡。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樣處處顧及她的感受,甚至連她的生日都忘記……柳欣覺得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她覺得老公不再愛她了,她對幸福生活的種種預(yù)想也破滅了,兩人爭吵不斷,且各執(zhí)己見。柳欣有時會懷疑,這個男人還是不是她兩年前認識的那個人?
在所謂完美世界里,夫妻只需要恩愛就可以永久享受兩人在一起的樂趣。即使是爭吵也會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我們期待永遠相愛,還需要不斷出現(xiàn)新意,享受溫柔和刺激,共性和差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要求不斷增加,可實際生活又無法滿足,直到夫妻間出現(xiàn)了第一次爭執(zhí)——我們會產(chǎn)生巨大的擔(dān)心和懷疑:我的選擇是錯誤的嗎?他/她是我的另一半嗎?這是否宣告,我們的關(guān)系即將結(jié)束?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這些期待,恰好可能是通往甜蜜世界的主要障礙。
禪解——去除我執(zhí)
臺灣禪者林谷芳在《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中這樣說,追尋“不變的愛情”,幾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夢,它是與生俱來的我執(zhí)。而這種“我執(zhí)”是蕓蕓眾生在追尋愛情的過程中痛苦的根源。
總關(guān)注于“我的期待”、“我的心愿”實際上就是在利用自己固有的觀念和經(jīng)驗去要求這個世界,但總是以“我”為出發(fā)點,怎能順勢而為?證得快樂和滿足?
“逢佛殺佛,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這是臨濟義玄禪師說過的一段禪門奇語。他實際想表達的,就是推翻一切權(quán)威,去除一切世俗執(zhí)著。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該過分相信一門“信仰”,不管它有多么神圣。
禪學(xué)認為,經(jīng)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而不是我們對某種情況或某人的觀點,即使這種觀點無比正確。“殺佛”—其實就是“殺我”,是去除我執(zhí)的第一步。這么做就意味著要擺脫不切實際的想象,擺脫膜拜的幻覺和偏見,但這恰恰是處于甜蜜愛情中的兩個人最難做到的。
“當(dāng)我們還沒有對成就和自我價值形成自己觀點的時候,我們就是初學(xué)者。抱以‘初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xué)到東西。”在禪學(xué)大師看來,這種心態(tài)比“老手”的心態(tài)更加難以獲得,并且只有在不受自身信仰和各種習(xí)慣羈絆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延續(xù)。
夫妻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懷著這樣的“初心”去相處,一切也許都會不一樣。前文中提到的柳欣,如果對婚姻不抱著自己的種種預(yù)想,不僅憑自己的想象去看待老公,把婚姻看作一次全面了解另一半的開始……也許不會這樣失望。
現(xiàn)象:乏味的生活消磨了愛情
于飛已結(jié)婚7年,他逢人便說的一句話是:千萬別太早結(jié)婚!每天早晨起床一睜眼是那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日復(fù)一日的工作和家庭瑣事,今天油鹽醬醋、明天七姑八姨……一切浪漫和驚喜都會被日?,嵤孪サ靡桓啥簦糜陲w的話說是,乏味透了。
工作,照顧孩子,購物……夫妻生活難道就只是這些嗎?兩人最初在一起時的樂趣逐步轉(zhuǎn)變成乏味的日?,嵤?,習(xí)慣逐漸消磨了愛情。如何使日常生活重新充滿歡樂?
禪解——活在當(dāng)下
有人問道于趙州和尚:“請問高僧,何為修行?”趙州和尚回答:“吃飯、睡覺、喝茶。”“那么如何修行呢?”趙州和尚起座離開,回頭說了一句:“我得去上廁所了。你看,這么點事情也得我親自去做。”修行無大小,事在親為,這就是禪解的“修行”。
禪學(xué)的修煉就是關(guān)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儀式。任何看似平常的舉動都不應(yīng)該被忽視。在禪學(xué)大師看來,就是要通過不斷重復(fù)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我們的思想才能脫離對過去和未來的不切實際的空想,活在當(dāng)下,我們的洞察力才能磨煉得像刀一樣鋒利。要讓夫妻生活有滋有味,要求我們“不要以不以為然的眼光、感情和想法來對待平常的事物。”當(dāng)你碰到一件普通的事物時,不要輕視它,而是要把它也視作一件珍品,給予它同樣細致和體貼的對待。
如禪所說,悟道的生活是“運水搬柴”,是“饑來吃飯困來眠”。真實的愛情也必得是在大風(fēng)大浪后的平靜才出現(xiàn)。它看來靜態(tài),卻綿綿密密吐露生命的幽光。
我們的婚姻就是在吃飯、睡覺、購物中一點點磨合的,如果我們能在柴米油鹽的平凡日子中去細細體會,觀照彼此的變化,也許就會有不斷的驚喜出現(xiàn)在我們看似乏味的夫妻生活中。
現(xiàn)象:夫妻雙方的空間
38歲的王可與吉軍結(jié)婚10年仍然恩愛有加。王可說,她對婚姻的最大感觸就是要給對方、給自己都留有空間。夫妻就像兩個相交的圓,有重合也有各自的空間。如果像《中國式離婚》里的林小楓一樣,疑神疑鬼,監(jiān)控丈夫的一舉一動,那樣只會讓幸福離自己越來越遠。
禪者林谷芳認為,兩性生活越親密越容易察覺彼此不合之處,這樣,想要恩愛也難。有人說,婚前要擦亮眼睛,婚后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戀愛中人總想更為親密,希望所有的空間都被彼此填滿。所以,開放性的婚姻人人會講,實際做來卻不是那么一回事。
禪解——感恩惜緣
夫妻恩愛的關(guān)鍵,就是空間的有無。給對方空間,自己也就有了空間。從禪學(xué)上來講,這要從“恩”的角度來體會。修行者由于觀照生命本質(zhì)的困頓——生死無常,因此,對萬緣都能惜之,而婚姻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緣。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惜緣,就不會要求對方太多;如果我們懂得感恩,就不敢“過分”要求對方時刻與自己形影不離。在禪宗中,“惜福”是種重要情懷,它所說的,不只是對既有珍惜,更根柢的還在“因多得而感激”的體會。
夫妻生活中,除了不斷有小的新發(fā)現(xiàn),讓生命色彩一直保持鮮明;還更得有一分諒解。因為越是了解,越會知道對方的局限,缺乏諒解心,兩性就會因誤解而結(jié)合,因了解而分離。這種諒解心當(dāng)然不是縱容,而是在體會自己局限的同時,諒解對方的局限。
有了諒解,彼此的生命才會保有自己的空間,兩個經(jīng)歷不同的人憑著激情硬要湊在一起,最終只會搞得彼此頭破血流。諒解一旦出現(xiàn),我們就不會追根究底,甚至反過來“欣賞”對方的局限。如此,在自我與對方間才可能找一個平衡點。王可也許已經(jīng)找到了這個平衡點。
做婚姻的廚師長 六味和三個美德
在日本禪學(xué)大師道元創(chuàng)立的寺院制度里,有一條是這樣的:“如果在一道菜肴里,六味無法和諧共處,并且三個美德也缺失的話,那么這道菜肴就不值得烹調(diào)。”夫妻生活中的必要組成要素是哪些呢?這由你自己來決定。
六味:苦、酸、甜、辣、咸、無味
你們之間缺少哪一種味道?你們過多使用了哪一種味道?你們不敢使用哪一種味道?你討厭哪一種味道?原因是什么?所有的這些味道必須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不同的味道在不同的時機使用上一小撮,夫妻生活自然就豐富又有趣了。
三個美德:
1、隨和-靈活:指的是適應(yīng)能力和緩和氣氛的本領(lǐng)。如果你過分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固執(zhí)己見,你就不具備這種美德;
2、直率-純樸:指正直的人格,對人對事沒有偏見,思想透明和保持初心。如果你總是故弄玄虛的話,你就不具備這種美德。我們都應(yīng)該在收集到對某事或某人盡量多的信息之后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3、用心-精確:指的是警惕心,持久的毅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果在面對考驗時,你輕易放棄,那你就不具備這種美德。你總會說:“人無完人!”來證明你這方面的缺失是理所當(dāng)然的。現(xiàn)在你要做的就是,正如道元大師說的,“卷起袖子開始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