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1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產生背景
1. 1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
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是美國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 。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是心理學家Seligman 和Csikzentmihlyi。1997 年Seligman 就任AP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主席一職時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隨后,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 逐漸形成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2] 。
1. 2 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背景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淵源,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紀30 年代Terman 關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榮格的關于生活意義的研究[3]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這種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斷了,戰(zhàn)爭及戰(zhàn)后心理學的主要任務變成了治愈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和治療精神疾患,心理學對人的積極情緒的研究似乎被遺忘了。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一些心理學研究者開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積極層面,大大地推動了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特別是馬斯洛、羅杰斯等倡導的人本廣義思潮,以及其所激發(fā)的人類潛能運動,對現(xiàn)代心理學的理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學家對于心理活動的積極一面的重視。為現(xiàn)代積極心理學的崛起奠定了理念基礎。
但是,正如Seligman 所言“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饑餓和: 戰(zhàn)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御和治療創(chuàng)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于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為他們的主要使命。[4] ”所以在五六十年代的時代背景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努力沒有使主流的心理學研究主題發(fā)生根本的轉移,心理品質中積極的一面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當然,人本主義主要依靠個人的觀察、體驗和傳記資料,缺乏必要的實驗手段及實證根據(jù),也是一個原因。)
隨著整個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fā)展,對正常人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心理學家的重視。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積極心理學的概念一經(jīng)提出,就受到了廣泛地關注。
2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目前關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征,積極的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yǎng)天才等方面。
2. 1 積極的情緒和體驗
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對于積極情緒,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 —構建( broaden -and -build ) 理論,認為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們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xié)調性等[5] 。當前,關于積極情緒的研究很多,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 、快樂(happiness) 、愛( love ) 等,都成了心理學研究的新的熱點。當然,積極情緒并不是完全分離的,眾多積極情緒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如Susan E. (2000 ) 曾對7 個被試的多種積極情緒進行了連續(xù)98 個晚上的持續(xù)追蹤,結果發(fā)現(xiàn)積極情緒間存在著一致的同步關系: 體驗到任何一種積極情緒的同時也都體驗到其它的積極情緒[6] 。但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和主題的明確,許多研究仍然針對不同的單個方面,而其中被研究最多的積極情緒是主觀幸福感和快樂。
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自己對于本身的快樂和生活質量等“幸福感”指標的感覺。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紀60 年代,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到1969 年時僅有20 多篇研究,但現(xiàn)在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興趣,最近10 年間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幾千篇,這些研究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對于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這一領域[7] 。也有一部分是金錢與主觀幸福感之間關系的研究[8] 。
快樂這種積極情緒也是積極心理學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很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Lyubomirsky 比較了那些快樂的和不快樂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認知、判斷、動機和策略上都有所不同,并且這種不同經(jīng)常是自動化的,并未被意識到。不快樂的人對與他人比較的信息比較敏感[9] ??鞓放c金錢的關系,快樂信仰的關系以及快樂隨社會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等也有不少研究[10] 。
2. 2 積極的人格特征
在積極心理學中,積極的人格特征(positive personality) 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興趣。Hillson 和Marie (1999 ) 在問卷研究的基礎上將積極的人格特征與消極的人格特征進行了區(qū)分,認為積極的人格特征中存在兩個獨立的維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PI:positive individualism) ,指接受自我、具有個人生活目標或能感覺到生活的意義、感覺獨立、感覺到成功或者是能夠把握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 二是與他人的積極關系(PR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 ,指的是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系并對于已達到的與他人的關系表示滿意。積極的人格有助于個體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coping) 策略,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情景[11] 。
在積極的個性特征中, 引起較多關注的是樂觀(optimistic) ,因為樂觀讓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當然,樂觀有時會產生“樂觀偏差”(optimistic bias) ,即判斷自己的風險要比判斷他人的風險要小,盲目樂觀而不夠現(xiàn)實。這樣就產生了矛盾:現(xiàn)實主義會提高成功適應環(huán)境的可能性,而樂觀則會使我們有比較好的主觀感受。為了解決這一矛盾, Sandra L. Schneider ( 2001 ) 討論了一種“現(xiàn)實的樂觀”,認為“現(xiàn)實的樂觀”與現(xiàn)實并不相互抵觸,因為從原則上說,人們能夠作到樂觀而又不自欺[12] 。這種對于“現(xiàn)實的樂觀”的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
2. 3 積極情緒與健康的關系
Salovey 和同事討論了情緒和身體健康的關系。他們指出在這個研究領域中,大多數(shù)研究都偏向于病理性質,因此,對于情緒和身體健康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負面情緒是如何導致疾病的,而對于積極情緒如何增進健康卻知之甚少。然而,由于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呈負相關,他們認為用前者代替后者將會有預防上和治療上的效果。他們所討論的研究包括了情感對生理和免疫系統(tǒng)的直接影響,以及情感的間接影響[13] 。
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如樂觀) 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使人相信結果會更好。在面對壓力事件時,常處于積極情緒狀態(tài)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對于病人,那些處于積極情緒的人更愿意接受醫(yī)生的建議、配合治療并進行鍛煉[14] 。
2. 4 創(chuàng)造力與培養(yǎng)天才
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還有許多研究是關于創(chuàng)造力與天才的培養(yǎng)的。創(chuàng)造力研究的興起可追溯到1950 年Guilford 的研究,Guilford 認為,發(fā)散思維和變換能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由于創(chuàng)造力的定義和研究的復雜性,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不大。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關于創(chuàng)造力和天才培養(yǎng)的研究蓬勃發(fā)展起來。對于創(chuàng)造力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后天培養(yǎng)的這一話題,Ericsson 通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創(chuàng)造力是源于普通認知過程的一種腦力活動,更多地是培養(yǎng)出的而非與生俱來的才能[15] 。
關于天才的研究表明,天才兒童在自己具有天賦的領域有很強的成就動機和堅持性,而天才的產生與父母和家庭環(huán)境很有關系,天才通常是在那些富裕的家庭環(huán)境、并有豐富的智力或藝術刺激的家庭中產生[16] 。
如果創(chuàng)造力和天才是后天培養(yǎng)的,那么又該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天才呢? 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培養(yǎng)方案。比如Steinberg 等人依據(jù)創(chuàng)造力投資理論提出了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潛能的12 種策略。關于創(chuàng)造性的生理激活,有人從腦機制方面進行了實驗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在完成發(fā)散思維任務時,高創(chuàng)造性被試(創(chuàng)造性測驗得分高者) 兩側額葉都被激活,而低創(chuàng)造性被試只有單側被激活[17] 。
3 積極心理學的價值與意義
3. 1 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tǒng)心理學的批判繼承
Kennon M. Sheldon 和Laura King 在《為什么需要積極心理學》中指出:非常遺憾,心理學家對如何促進人類的繁榮與發(fā)“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對此關注不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戴著有色眼鏡妨礙了對這個問題的價值的認識。實際上,關注人性積極層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
消極心理學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確實對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我們卻也發(fā)現(xiàn)患心理疾病的人口數(shù)量卻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xiàn)了成倍的增長。這一現(xiàn)象似乎和心理學的實踐初衷相違背。Seligman 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人類20 世紀最大的困惑。消極心理學的已有實踐證明我們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為人類謀取幸福,因此,心理學必須轉向于人類的積極品質,通過大力倡導積極心理學來幫助人類真正到達幸福的彼岸。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是心理學自身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結果。就心理學自身的發(fā)展來說,消極心理學只看到人的心理問題和外在世界的不良事件和惡劣環(huán)境,把心理學的目的定位于消除人心理和社會的各種問題,期望問題被消除的同時也給人類和人類社會帶來繁榮。這種價值取向不僅使心理學本身的發(fā)展走向了畸形化,而且也導致了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就時代發(fā)展來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已經(jīng)證明:一個社會處于穩(wěn)定和繁榮的時期,就會特別關注良好品德、幸福、創(chuàng)造性等個人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品質。
需要指出的是,積極心理學并不是不研究消極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問題與疾病,但它更強調研究人性的優(yōu)點與價值。積極心理學也研究心理問題和疾病。只是它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有獨到的見解。積極心理學認為目前的心理治療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各種療法整體效果遠大于對某一特定療法的效果。第二,將兩種治療方法相比較時,各自的特點傾向于淡化。第三,在幾乎所有的心理治療和藥物的研究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明顯的“安慰劑”效應。這說明,在有效的心理治療中,治療師都有意或無意地運用并不屬于某特定療法所專有的“技巧”和“深度策略”,即所有的療法都具有共性。在積極心理學看來,技巧是指:關注、權威形象、和睦關系、言語技巧、信任等等。深度策略主要有: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敘述,其內涵均是增強被治療者的力量而不僅僅是修復他的缺陷。
在預防方面,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它認為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來自于個體內部系統(tǒng)地塑造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預防的大部分任務將是建造一門有關人類力量的科學,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養(yǎng)出這些品質。例如,要防止那些在易于得到毒品的環(huán)境中的少年身上的藥物濫用,有效的預防并不是對他們進行治療,而是找出并發(fā)展出其自身已擁有的力量,一個關注未來、人際關系良好、并能從運動中得到快樂的少年是不會形成藥物濫用的。
3. 2 積極心理學在傳統(tǒng)心理研究分支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倡導探索人類的美德,如愛、寬恕、感激、智慧和樂觀等,因此,許多傳統(tǒng)的心理學研究分支,如臨床心理、咨詢心理、社會心理、人格心理和健康心理學等,都可以在積極心理學的范式中將注意力轉向對于人性積極面的研究。
比如在臨床心理學領域,W. C. Follette 等人提出了怎樣設計環(huán)境因素以喚起積極的行為,怎樣教給個體控制環(huán)境和行為的技巧等方法,以幫助人們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18] 。又比如B. L Fredrickson 提出管理心理學家應當努力培養(yǎng)組織成員的愉悅、興趣、自豪和滿足等積極情緒,因為這些情緒不僅能使個人改觀,也能通過影響組織中的他人和顧客給整個組織帶來變化,從而有助于組織的興旺和發(fā)展[19] 。所有這些不同領域中的研究都表明,強調人性的積極面可以使心理學研究的各個分支領域更加注重于培養(yǎng)和調動人性中固有的力量,從而使得治療、咨詢、培訓、教育、人際交往更為有效和順暢[20] 。
3. 3 積極心理學在美國本士所受的重視
積極心理的研究,近年來引起了美國心理學界的廣泛的興趣。1999 年,Templetion 基金會決定設立“Templetion 積極心理學獎”,以鼓勵那些“最聰明的年輕人”投入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從1999 年,美國心理學家開始舉辦全美積極心理學年會。2000 年1 月的《美國心理學家》雜志(American Psycholo2 gist) 出了一期關于“積極心理學”的???2001 年3 月的《美國心理學家》雜志(American Psychologist) 又出了關于積極心理學的專欄。2004 年初出版的《現(xiàn)代心理學史》第八版中,世界著名心理學史家、美國心理學家舒爾茲把積極心理學稱為當代心理學的最新進展之一。由此足見美國心理學界對積極心理學的重視與關注。
4 積極心理學今后的研究方向
積極心理學并不是全新的東西,在以前的心理學研究中就已經(jīng)存在積極心理學的元素,只是在20 和21 世紀的交替之際才被整合在一起。在1998 年《APA Monitor online 》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 指出心理學有三項使命:一是研究消極心理, 治療精神疾病,二是讓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有意義,三是鑒別和培養(yǎng)天才[21] 。他認為,過去的消極心理學只擔負了前一種使命,積極心理學要把心理學應該擔負的三項使命全部擔負起來。從這個標準來看,年輕的積極心理學確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拓展和深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第一,心在積極理學現(xiàn)有的四個基本領域中,研究最多的是積極情緒體驗,而且積極情緒體驗中又以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最多,同時幸福主題本身仍然存在眾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就目前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領域來說,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遠不及它所批判的“限制了心理學研究領域的”消極心理學研究的領域。這說明,積極心理學還有眾多的方面、眾多的領域需要積極心理學工作者去開拓。第二,積極的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但對積極的人格特征的研究可以說剛剛起步,有許多方面還沒有涉及,在這方面需要多花時間與精力。第三個方向應該注意到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lián)系性,必須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考察。
其次,要發(fā)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技術。積極心理學不僅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它更應該也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與技術來理解人類復雜的行為??紤]到積極心理學的思想源頭—人本主心理學,雖然對壁壘森嚴的臨床心理學和行為主義提出了挑戰(zhàn),為心理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但由于沒有實證科學的積累而限制了其的應用與發(fā)展。積極心理學家已經(jīng)把那些原本在消極心理學模式下的研究,如實驗,測量,應用,轉到積極心理學的模式上來了。但積極心理學已經(jīng)提出, 且有與傳統(tǒng)的消極心理學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之勢。這可能意味著,積極心理學僅僅滿足于傳統(tǒng)心理學的現(xiàn)有的客觀方法可能是不夠的,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有必要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方法論,要在方法上有所突破。處理文化變量的無能是對傳統(tǒng)心理學最嚴厲的批評之一,而接納了其研究方法的積極心理學到目前為止,并沒有拿出什么新的有效的解決方法。作為一個新的心理學思潮,創(chuàng)立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5 總結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張厚粲指出“人文關懷是21 世紀的主題,在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學的繁榮與發(fā)展是實現(xiàn)人文關懷的必由之路。”傳統(tǒng)心理學的實踐表明,它并不能真正實現(xiàn)人文關懷,而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級關懷。積極心理學可以說是對傳統(tǒng)消極心理學的反抗中產生的,它對傳統(tǒng)心理學的反抗并不是主要針對其內容,也不是主要針對其研究方法,它主要反對傳統(tǒng)心理學主要研究人性中消極的一面,忽視了更多的心理學本來應該關心的內容,限制了心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與應用。積極心理學不僅僅是尋求與發(fā)展心理學的理論,而且是更加關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不僅僅謀求個人的幸福,而且更加關懷全人類的福祉;它從成立到現(xiàn)在不到十年時間,研究領域需要不斷擴大,研究方法需要不斷探索。所以說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采取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靈活的方法,以擔負起心理學應該擔負的三項使命。